欢迎来到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

二级学科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简介

时间:2018-05-30 20:20:55

青岛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于1998年成为学校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参与承担建设的作物学一级学科2013年被遴选为青岛市重点学科。该学科现有教师 23人,其中教授 9 人,副教授4人,讲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2人。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山东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2人,山东省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山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2人,泰山学者1人,山东省重点学科(实验室)首席专家1人。该学科有作物高产高效生理学基础与栽培技术、作物生态与耕作制度等各具特色的研究方向。现有1个山东省旱作农业技术重点实验室、实验室面积15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000余万元;同时拥有3个野外试验站,即胶州试验站、莱阳试验站、东营试验站。多年来,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了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学术交流活动,与国内外20余个科研院所和院校建立了长期学术交流关系。    作物高产高效生理学基础与栽培技术:针对半湿润易旱区干旱缺水、光热资源丰富等气候特点,重点研究小麦、玉米、花生和甘薯等作物高产高效生理学基础与栽培技术,主要包括从群体、个体、器官、分子等不同水平上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分子生理机理等,研究作物、环境及措施三者之间的互作关系,探索抗逆、稳产、节水、省肥、增效的轻简化作物栽培新技术与方法,创新集成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栽培新理论与新技术体系。本方向在旱地作物节水高产研究方面居国内同类研究前列,曾创出旱地小麦水分利用效率达到1.62kg/mm/亩,亩产694 kg的世界纪录。

作物生态与耕作制度:针对半湿润易旱区农业水资源严重短缺、土壤肥力不平衡、土壤盐渍化、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等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以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为目的,重点开展农田生态系统健康与碳源碳汇效应、新型的资源(水、肥)节约高效耕作制度、节水型旱地作物高产种植制度、盐碱地改良与作物高产模式、高产土壤构建与调控技术等研究,建立作物生产和农田生态协调、环境友好型的关键技术、耕作制度和种植模式,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该方向形成了明显的综合特色与区域特色,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016年以来,学科成员主持国家级课题16项,省部级课题18项,厅局级课题6项,横向课题6项,累计到位经费28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04篇,其中 SCI收录24篇;获得省部级奖励2项;授权专利26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9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制定行业标准6项。2016年以来,本学科累计招收硕士研究生68名,研究生就业单位主要有山东省农业厅、中国农科院、山东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硕士一次就业率为95%以上。

本学科特色是学风纯朴、学术传统优良,科技创新与高水平人才培养相互促进,注重农业科技服务、科研和教学三者结合,科研成果与教学成果同时产生,服务三农贡献显著,立足胶东半岛、面向山东、辐射全国,形成了具有一定区域特色的现代作物科学科研和教育中心,推进了我国农业科研和教育的发展。

   阅读:0
  •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青岛农业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700号青岛农业大学    邮编:26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