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1 16:44:38 作者:郝晓宁 来源:农学院 浏览数:0
“你看,这是去年照片中的爷爷。”实践队员兴奋不已。
时隔一年,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扶贫兴农,强鲁兴邦”赴枣庄实践团又来到这个熟悉的地方——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西七里河村。在西七里河,有这样一对老夫妇,一人青春献给保家卫国,一人青春献给教书育人,他们便是张文友夫妇。队员们带着米、面、鸡蛋前来探望两位老人,来到张爷爷门前,门楣上“光荣之家”的荣誉牌在历经岁月侵蚀的小木门上仍光亮如新。队员刚打算敲门,张爷爷听到脚步声便前来迎接,门打开后,一位慈祥的老人站在队员面前,爷爷仍穿着去年照片上的衣服,“孩子,来啦,快里屋坐。”队员们跟随张爷爷来到家中,只见屋中摆着几件旧家具,墙上依稀挂着毛主席、邓爷爷和爷爷当兵时的照片。
去年此刻,上一届队员为爷爷奶奶拍了合照,却未曾有机会将洗好的照片亲自递到爷爷奶奶的手中,今年,实践队员帮他们实现了这个愿望,爷爷接过照片急忙说,“谢谢,谢谢,孩子们有心了。”坐在爷爷奶奶旁边,队员便随他们回忆起当年往事。
我的时代:保家卫国,教书育人
听张爷爷讲到,自己的父亲就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名军人,最后因为不屈服于敌人而选择了上吊自杀,队员接过爷爷和父母的合照,只见泪水打湿了爷爷的眼眶。从小受家庭的影响,张文友也选择踏上了保家卫国的道路。1962年,张文友坐上去往东北沈阳的火车,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那年,他正值18岁。
张爷爷不禁回想起实战演习的时光,“实战就是演习,演习就是实战!”这是,他攥紧拳头喊着当年的口号,虽已年逾古稀,但他的眼神异常坚定。他告诉队员,战场上队友的陪伴是给予张爷爷最大的精神鼓励,遗憾的是,战友们早已相继离世,杳无音信,泪水再次模糊了他的双眼。
张爷爷的心情难以平复,这时,他起身到桌柜旁拿出一个铁桶,只见铁桶上布满灰尘,他掀起盖子,拿出一个红本和一摞单据,那是爷爷的退伍证明书和伤残证明,他讲道,“那时候受教育水平低,只是知道自己国家的主权不能受侵犯,只要能保护国家安全,做再多都是值得的。”
张奶奶在当时是民办小学的一名人民教师,每天徒步数里路来西七里河教书,“那时候的学习条件可比现在苦多了,孩子们每天上完课还要回地里忙农活,不过,当时我教的孩子里也出了好几位大学生呢!”说到这,张奶奶的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好景不长,迎来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张奶奶也被停职,但她时刻关注祖国的前进动态,见证着祖国从弱到强到繁荣昌盛。
你的时代:努力学习,艰苦奋斗
张爷爷告诉队员,新中国成立后,出台的各种政策特别惠及人民,现在国家对他们特别关爱,不管生活上还是医疗上都是大力的支持。据老人儿子告诉我们,爷爷奶奶身体也不是特别好,经常住院,在医院里的开销国家也会报销,在生活上国家也会给予足够的帮助,让老人度过美好的晚年生活。
同时,他告诉队员们要学会饮水思源,革命的成功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时刻关心国家的发展。中国的发展离不开青年的努力,国家的复兴,必须依托着新时代的青年,生活在优良的环境中,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深入科学研究,为国出力,努力让国家变得更加强大。
为纪念建国70周年,实践队为当地孩子举办了升旗仪式,同时向爷爷发出真挚的邀请。但考虑到爷爷腿脚不便,队员在升旗仪式当天带领优秀少先队员来到爷爷家中,由爷爷亲自为少先队员带上红领巾。少先队员和张爷爷相互敬礼。张爷爷向新青年提出两点要求:一、热爱祖国,时刻把国家放在首位;二、努力学习,争做国家的栋梁之才。少先队员表示定不负张爷爷的期望。
在这一刻,五星红旗将三代人的心连在了一起,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我们一直在路上。
编辑:郝晓宁
责任编辑:王冠颖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青岛农业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700号青岛农业大学 邮编:26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