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

农学与植保特邀康振生教授来我校做报告

    2014-05-07 00:00:00           浏览数:0

  5月6日,农学与植保学院特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教授来校做“我国小麦条锈病的研究进展”的报告,报告在学术会馆第一报告厅进行,由农学与植保学院分党委书记袁忠林主持。

  康振生围绕“小麦—条锈菌互作关系的研究进展”向我院植物保护专业师生做了汇报,内容主要涉及我国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危害情况、小麦—条锈菌互作的细胞学及分子基础、条锈菌的基因组学与群体遗传结构、条锈菌的有性生殖与毒性变异、条锈菌的全基因组测序及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等7方面;当谈及条锈菌的生殖阶段时康振生深有感触的表示,当年为证实条锈菌的生殖包括有性阶段和无性阶段这一结论他曾跑遍国内各感染区、历尽艰辛。

  康振生在介绍条锈菌的基因组学与群体遗传结构和生殖变异时指出,市面上的小麦品种三到五年就会丧失其抗锈性,究其根本是因为锈病菌的变异。为解决这一难题,康振生曾和他的团队耗费十年时间。报告者,康振生还对其植物病理学科点、实验室进行了简单介绍,并鼓励同学积极报考其研究生、博士生,希望广大学生能够醉心于农业研究,未来将是年轻一代的责任了。

  康振生教授简介:1981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1988-1990 在加拿大农部温尼泊研究所工作,1990年获博士学位;1991年起在西北农业大学工作,199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7-2001年在德国霍恩海姆大学从事麦类病害研究工作。现在是教育部特聘教授,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物技术中心主任、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农业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病理研究所所长。一直以病原真菌与寄主小麦的互作关系为主攻方向,从组织学、细胞学、分子细胞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小麦抗病机制和病菌致病机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索,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研究体系。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70多篇,其中在本研究领域国际重要刊物 《BMC Plant Biology》、《BMC Genomics》、《Gene》等SCI源刊物上发表80余篇论文,先后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项。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青岛农业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700号青岛农业大学    邮编:266109